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网站上贴出了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完整地陈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从此诞生。到2016年1月,支持比特币运行的区块链计算能力已高出全球TOP500超级计算机累计能力的500倍。作为一种不受政府监管的电子货币,推广的过程中受到重重阻力,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最明目张胆的网上贩毒行为”,它本身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已受到银行、证券、保险、电力、物联网企业、文化产业等诸多部门的重视。不少专家认为,20年后区块链技术可能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成为新的主流技术。
区块链技术走红并不是因为人们普遍看好电子货币,而是因为区块链技术主张“分布式、弱中心、自治”的核心思想反映了信息时代新的社会需求。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的唐·塔普斯科特写了一本书叫“区块链革命”,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技术重塑金融、企业和政府的革命意义。未来社会是人机物融合的数字社会,人类社会正在进行一场数字化大迁徙。虚拟空间可能蕴藏着比物理世界更大的财富宝藏和发展机遇。想象一下,买卖合同、专利、商标等一切基于“信任”的活动都不需要集中控制的第三方认可;信息交流的互联网变成价值互联网和可信任的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支持的物联网使物理世界“活化”,让物理世界充满生机;自治的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自己接受订单、不需要垄断性的网约租车公司……,这将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世界!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就会知道,绝对的“代码即法律”只是一种乌托邦空想,不可能见容于现实社会。最初构建互联网的美国学者们的重要信条是信息交换的去中心化、网络空间独立于政府和企业、摆脱权力与资本的控制。尽管这种认识对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有相当大的影响,但“网络空间”仍然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被称为“互联网上帝”的霍纳桑·波斯特尔(Jonathan B.Postel)曾创建了最早的互联网治理机构——互联网数字分配权力机构(IANA),负责分配IP地址和域名。1998年波斯特尔发出一封电子邮件,要求八个根域名服务器认他的电脑为主机。第二天,美国政府就发布绿皮书,全面接管互联网域名系统的控制,网络空间自主订立社会契约和制定“宪法”的尝试归于失败。后来联合国召开了多次“互联网治理世界峰会”,但至今没有改变美国政府实际控制互联网的局面。
区块链的发展一定会遇到与互联网同样的问题,其未来发展前途取决于各方力量的博弈,在个人自由与安全秩序之间取得平衡。信息社会一定会形成与工业社会不同的治理模式,我们在致力于依法治国和维护国家网络主权的同时,还要重视技术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努力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做颠覆性技术的支持者和数字世界的新移民。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